雷速体育

图片
邮箱登录: CSSC邮箱 CSIC邮箱
您所在的位置: 雷速体育新闻中心国资动态 → 正文
经济日报:戈壁滩来了不撤的扶贫队
来源:国资委网站     日期:2017-11-17    字体:【大】【中】【小】

华能集团援建的托河小学,教学条件优良。(袁 勇摄)

马学涛(左一)与村民们一起在大棚种沙棘。(王 箐摄)

阿合奇县地处新疆西南部,隶属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,自然生态脆弱,是国家级贫困县。近年来,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积极参与阿合奇县扶贫开发工作,形成了涵盖民生、产业、人才、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援疆态势,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。

“他们是我们的倚靠”

华能新疆公司按照每户2万元至3万元的标准,先后出资1000万元帮助牧民建设了297套安居房,完善了水、电、暖等配套设施,并针对牧民以畜牧养殖为基础产业的特点,新建了现代化羊圈和厨棚

“土质好的地方,土壤也只有20厘米厚,再往下都是石头,种点东西太难了。”华能新疆公司第三批驻别迭里村工作队队长马学涛告诉记者,去年,他带领同事和村民们起早贪黑,在大棚里种了15万株沙棘,终于给别迭里村“变出”30多万元集体收入。

位于库兰萨日克乡的别迭里村,是阿合奇县最贫穷的村庄之一。全村353户共1244人,有低保户276户827人。

2014年起,华能新疆公司每年派出5到7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,进驻别迭里村。

别迭里村以柯尔克孜族牧民为主,他们曾世代以游牧为业,逐水草而居。

安居才能富民。近年来,华能新疆公司按照每户2万元至3万元的标准,先后出资1000万元帮助牧民建设了297套安居房,完善了水、电、暖等配套设施,并针对牧民以畜牧养殖为基础产业的特点,新建了现代化羊圈和厨棚。
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别迭里村村“两委”只能在几栋危房里办公,组织松散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驻村工作队为别迭里村协调援建了一个三层共计15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,并完善村级阵地服务功能,建设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、党员活动室、村民活动室、图书阅览室等。工作队还筹资50万元新建了一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广场。每到夏夜,广场上或有文艺节目,或开展劳动技能培训,总能吸引众多村民前来。过去冷冷清清的村子,如今充满了生气。

驻村4年,工作队不仅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变化,也成了村民们最信任的人。

“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倚靠。”谈到驻村工作队,村民阿依提罕?毛拉哈孜眼含热泪。2016年的一天,阿依提罕找到驻村工作队,哭着说,“我儿子已经两天没吃饭了,快要退学了”。原来,阿依提罕的儿子考上了大学,但因为家里穷,只带了很少的钱去学校,没多久就没了生活费。

“村里难得出一个大学生,一定不能让他辍学。”马学涛听后,当天就给她儿子汇去1000元钱,扶贫工作队队员艾麦尔江则向亲友募集捐款4700元,资助阿依提罕家。华能集团新疆公司副总工程师赵龙听说后,提出与阿依提罕家结对认亲,每月给她儿子300元生活费,并经常给予他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。驻村工作队则帮助阿依提罕和她丈夫找到了新的工作,解决了家中没有稳定收入的问题。

“贫困不除,我们不撤”

截至2017年9月份,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贫困群众3493次,捐物5823件,捐款18.43万元,帮助就医12次,帮助就业32次,帮助就学43次,惠及群众2563户

“华能人来这里扶贫,不是走过场,不是做样子,是要把扶贫作为自己的事业。”马学涛说。

阿合奇县环境艰苦,社情复杂。扶贫工作队员长年远离家人,驻守村内,心理和生理上都经受着巨大的考验。因此,按照公司计划,扶贫队员要每年一轮换。

王箐却连续3年留在扶贫工作队。“他工作扎实,对村情很熟悉,留下来可以帮助扶贫工作前后有效衔接,就这样连续待了3年,他从没抱怨过。”马学涛说。

2017年,眼看着别迭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阿合奇县有关部门希望驻村工作队能撤出别迭里村,进驻其他贫困村庄进行扶贫工作。听闻此消息,别迭里村的村民都急了,他们纷纷跑到村委会,要求驻村工作队留下。

工作队把情况汇报给华能新疆公司,公司管理层商议再三,决定驻村工作队留在别迭里村,并向阿合奇县另一个贫困村哈拉奇村再派出一支工作队,增加公司的帮扶责任点。

“到今年,我们完成了过去3年的扶贫规划,并且启动了未来5年的扶贫规划。只要阿合奇县的贫困不除,我们就不撤。”华能新疆公司总经理秦海峰说。

在别迭里村和哈拉奇村的村委会,一份份详细的工作日志记录着这支“贫困不除不撤退”的扶贫工作队的日常工作点滴,汇集出这样一组数字:截至2017年9月份,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贫困群众3493次,捐物5823件,捐款18.43万元,帮助就医12次,帮助就业32次,帮助就学43次,惠及群众2563户。

“大家都喜欢穿华能衣服的人”

2012年,华能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,建设了华能?托河小学,如今,学校已经有20个教学班,692名学生,83名教师。华能集团还投入1460万元,为阿合奇人民医院新建了病房楼,购置医疗设备,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病难问题

因为贫困,阿合奇县教育师资严重不足,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,校舍都是危房,学生辍学率高,老师们不愿来此任教。

“教育是隔断代际贫困的有效路径,我们希望这里的孩子都能接受到现代化双语教育,无障碍地融入现代社会。”秦海峰说,因此,华能把教育作为援助重点。

2012年,华能投资3000多万元,建设了华能?托河小学。干净宽敞的教学楼,先进的多媒体设备,舞台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。走进华能?托河小学,学生们标准的普通话课文朗读声从教室里传出,你很难把“贫困”与这里联系在一起。

托河小学校长王葆荣说,援建之前,学校的校舍很破旧,一共只有25名教师,300多名学生。全新的教学条件吸引了学生和老师前来就读和任教,如今,学校已经有20个班,692名学生,83名教师。

托河小学不是华能唯一援建的学校。同心中学、团结小学、库兰萨日克乡双语幼儿园及小学……华能援建的学校遍布全县,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成了阿合奇县脱贫的希望之声。

阿合奇县牧民多,骑马摔伤十分常见。然而,县里的医疗设施十分落后,即使是当地最好的阿合奇县人民医院,也难以满足治疗需求。阿合奇县人民医院院长陈万英说:“没有X光,没有CT,牧民摔伤了,只能转去其他地方检查。由于路途遥远,加上牧民普遍贫困,没钱转院,很多人的伤病就这样被耽误了。”

针对这种情况,华能投入1460万元,为阿合奇人民医院新建了病房楼,购置医疗设备,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。

“阿合奇县的人都喜欢穿华能工作服的人。”阿合奇县副县长宋丽燕说。访民情,惠民生,聚民心,华能人打造的一个个民心工程,让华能人成了阿合奇县的“明星”,更让阿合奇县逐步告别贫困,让荒凉的戈壁滩充满了希望。(袁 勇)